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意思是 亲仁善邻体现了什么民族精神

2023-02-20 21:02:03

  《春秋左传》又名《左传》,是我国现存的史类文学作品。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《春秋》而作,实际上成书时间当在战国或两汉之间。

  《左传》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,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,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,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。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,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,重视长幼尊卑之别,同时也表现出“民本”思想,因为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。

  开创后世史书论赞的先河

  《左传》首创“史”、“论”结合的体裁。其论赞评论,有具名者,或不具名泛称为“君子曰”的二种主要形式。

  从《左传》的论赞中,可知当时的历史人物有的得到好的评价,有的则是负面的论断。通常书中予以赞扬的对象,是各诸侯国的明主贤臣、能人义士及为国立功者。此论赞评论或可表达出作者的观点,直抒作者胸臆,或忠实呈现当时人物的评论,提供阅读者一种思考方向。

  不管论赞的原始作用、目的为何,后世纪传体史籍中的赞语,如《史记》中的“太史公曰”、《资治通鉴》中的“臣光曰”就是受了《左传》论赞体的影响。

  提倡记载史事必须据事直书

  《左传》作者在文中几处,特别歌颂着史官直书实录的精神,例如在襄公二十五年时的一段记录,便极力赞扬像南史氏这样的一些直史和良史。

  《左传》提倡史官记载史事时,必须据事直书的这个精神,对后世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成了往后优秀史官应具备的美德,和评价史书时奉为圭臬的一个标准。

  从《左传》强调了史官应拥有专业素养,也就是对所撰之史实负责之后,史官有了更令人尊崇的一面——不只是奉了命机械性地抄写传诵,而是贯注了道德于意志中,不管发生任何事,也要忠实地呈现所见、所闻。